儒家文化到底是不是垃圾?谈谈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!
<p>儒家文化到底是不是垃圾?谈谈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!</p><p><br></p><p>最近,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“儒家思想”的各种讨论……</p><p><br></p><p>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,儒家思想既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古代历史,无形之中也影响了现代社会的运行秩序。</p><p><br></p><p>但这种影响未必是好的,毕竟世界在与时俱进,以前的东西如果沿用到现代,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矛盾。</p><p><br></p><p>这篇内容以儒家文化为引,思考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。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思考,为什么两千年前诞生的儒家思想,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。</p><p><br></p><p>这篇内容的目的之一,是希望大家认识到思想觉醒的重要性,并对儒家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评价。</p><p><br></p><p>人类思想水平进步的过程,并不是循序渐进的,而是阶梯式螺旋上升的。</p><p><br></p><p>在大部分时候,人类的思想水平处于停滞状态,思想观念没有太大的进步,在不断的历史周期中重复打转。</p><p><br></p><p>这是因为大部分时候,人们在千篇一律的劳作生活中,既没有时间精力,也没有心情思考自身所处的世界,就像没日没夜种地的农民、早出晚归的996打工人一样。</p><p><br></p><p>而且,上层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,会约束民众的思想和眼界,让民众在日复一日中既熟悉又糊涂地过完一生。</p><p><br></p><p>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只有那些“心理敏感”又“闲得蛋疼”的人,才有可能花大力气去探索思想进步。</p><p><br></p><p>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会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积累感受。</p><p><br></p><p>尤其是那些社会环境不够繁荣的时代,民众会不断自我怀疑:为什么这么辛苦?为什么压力这么大?为什么怎么努力都不行?</p><p><br></p><p>最终在某些窗口期,民众开始把关注点放在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上,以希望得到上述问题的答案。</p><p><br></p><p>由于大部分民众自己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,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,人们往往会把目光投向那些花大力气探索思想的人身上,通过接受他们的思想传播,实现对环境的了解和思想的进步。</p><p><br></p><p>于是,优秀的思想家开始横空出世,其先进思想迅速在大众中传播开来,民众的思想水平得到极速的飞跃。</p><p><br></p><p>这些短暂的“窗口期”,叫做“思想启蒙运动”。</p><p><br></p><p>在思想启蒙运动中,民众的思想水平飞跃进步,人们逐渐认识到,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是不合理的,就像人们发现不应该跪下磕头,不应该996无偿加班一样。</p><p><br></p><p>这时,人们希望社会做出积极的变革,来满足思想进步后诞生的诉求,这会与上层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。</p><p><br></p><p>上层人士阻碍民众诉求的实现,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,最终迫使贵族们让步,赋予民众更加自由、平等、幸福的身份。</p><p><br></p><p>由于诉求的实现,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,新的制度和生产关系出现,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消失,为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打下基础。</p><p><br></p><p>所以在一些历史的窗口期,人类的思想水平会进步神速完成质变,推动人类结束“原地打转”的周期,步入文明的下一个时代。</p><p><br></p><p>然后,人类不断重复上述过程,在螺旋式的前进中不断文明进步。</p><p><br></p><p>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路径:</p><p><br></p><p>思想启蒙与觉醒→对现状的不满→诞生新的诉求→推动社会变革→工业与科技革命→循环往复</p><p><br></p><p>由于历史的原因,人们容易陷入“唯生产力”的思维,经常认为只要无脑发展科技就行,这忽视了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,以及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。</p><p><br></p><p>我们小时候学习外国历史时,也通常认为“文艺复兴”、“资产阶级革命”、“工业革命”是各自独立的事件,彼此之间没有联系。</p><p><br></p><p>所以说,我们是不太重视“思想觉醒”和“启蒙运动”的。</p><p><br></p><p>我之所以在对欧美的分析中,刻意没有强调殖民统治的部分,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对“思想启蒙”重视起来,认清欧美近现代强大的根源。而不是把欧美的发展,简单归咎为“殖民统治”的因素。</p><p><br></p><p>儒家思想的诞生,就源于两千年前一个叫做“百家争鸣”的思想启蒙运动。</p><p>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中,它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!!!</p><p><br></p><p>也正是这次启蒙运动,奠定了中国农耕时代数一数二的世界地位和辉煌历史。</p><p><br></p><p>春秋战国时期,诸国为了提升各自的国力一统天下,统治者将吸纳人才放在首位,放松了对民众的约束,允许各种思想进行孵化、传播和碰撞。</p><p><br></p><p>长期的奴隶制和分裂局面,也让民众对社会局势变化十分关注,迫切希望天下一统,给自己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。</p><p><br></p><p>这给“百家争鸣”创造了绝佳的社会环境,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等思想不受约束地诞生,在民众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。</p><p><br></p><p>无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网络搜索上,对“百家争鸣”的作用阐述主要在文化和思想方面,没有将其和社会演变联系起来。</p><p><br></p><p>实际上,“百家争鸣”最大的贡献在于,它加速了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农耕社会的过渡,为中国农耕时代科技、工程、文艺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</p><p><br></p><p>而这,也是儒家的重要贡献所在。</p><p><br></p><p>儒家鼓励统治者“仁政”治理天下,反对苛政和杀戮,这直接冲击了奴隶社会“普通人是贵族的财产,可以随意处置”的观念。</p><p><br></p><p>这种观念一旦普及,贵族将失去随意处置普通人的权力,放在正常时期,这种观念肯定不会允许传播。</p><p>但在春秋战国时期,很多诸侯国都诞生了英明的统治者,它们愿意为了国力昌盛一统天下的目标,采纳思想家的建议,约束自己勤政爱民。</p><p><br></p><p>从此,普罗大众的生命和尊严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,它们不再是附属于奴隶主的财产,开始拥有独立的人格,可以“自己养活自己”。</p><p><br></p><p>统治者开始赋予普通人独立的身份,并丈量土地分发给大家,人们只需按时向国家缴纳赋税即可,剩余的收成归属自己。</p><p><br></p><p>在这个过程中,大众完成了从“奴隶”到“农民”的身份转变,奴隶社会成为了过去,农耕时代正式到来。</p><p><br></p><p>因为民众获得了独立的“农民”身份,劳动积极性大幅提升,农林牧渔的产量迅速提高,士兵在“军功”的激励下奋勇杀敌。</p><p><br></p><p>农林牧渔和战争的进步,极大刺激了对工具的需求。</p><p><br></p><p>这促使工匠们寻找性能更加优越的材质,铁器被发明并大量使用,新的工具和武器不断出现和改进,对周边游牧民族形成明显的优势,堪称古代版的“工业革命”。</p><p><br></p><p>这就是前面所述的“思想觉醒→社会变革→工业革命”的文明发展路径。</p><p><br></p><p>到了秦汉时期,国家已经一统,为了巩固地位,统治者重新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,形成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局面,这轮启蒙运动正式结束!</p><p><br></p><p>也就是说,儒家文化的思想水平,诞生于奴隶社会到农耕时代的过渡阶段。</p><p>它主要适配于农耕时代,和欧洲中世纪处于同一水平线。</p><p><br></p><p>如果以现代社会的眼光看待儒家思想,它肯定会有诸多的问题,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贡献,这相当于否定了中国繁荣的历史。</p><p><br></p><p>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,应该是下面这个问题:</p><p><br></p><p>为什么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中国社会仍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?</p><p><br></p><p>现代社会的运转,需要更加进步的思想观念,适配于农耕时代的儒家思想,显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。</p><p><br></p><p>但是在中国,两千年前诞生的儒家思想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,很多社会现象正是源自于国人落后的思想观念,与现代社会所需的思想水平之间的矛盾。</p><p><br></p><p>这是因为,从两千多年前的“百家争鸣”到现在,中国已经有很长时间,没有经历过彻底的思想启蒙了!</p><p><br></p><p>而在这段时间中,欧美经历了不止一轮思想水平的质变,支撑起了近现代的飞速发展。</p><p><br></p><p>中国落后于欧美的时间,大概从明清时期开始的,这是东方自封天朝上国,西方开始“文艺复兴”的时间。</p><p><br></p><p>文艺复兴时期,大量思想探索和传播,让欧洲民众的思想水平更上一层楼,民众开始迸发对人权和私有财产的诉求,希望人人受到尊重,限制君主的权利,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。</p><p><br></p><p>民众的诉求和权贵的阻碍,促使欧洲爆发革命,推翻了封建专制,进入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。</p><p><br></p><p>得益于新的社会制度对人权的保障,上层人士没办法像地主一样压榨农民,而是要给予民众合理的报酬,老板——工人的雇佣关系站上历史的主舞台;私有财产不受侵犯,也给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提供了保护。</p><p><br></p><p>于是,以雇佣关系和商品交易为核心的市场经济,取代了农耕时代落后的社会秩序,极大促进了科技的进步,促使欧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步入了工业时代。</p><p><br></p><p>然后,先进的工业国相对落后的农业国形成巨大的优势,对资源掠夺的欲望,驱使它们用坚船枪炮轰开其它国家的大门。</p><p><br></p><p>相比之下,中国并没有像欧美那样,经历过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,中国的近现代是被列强裹挟着进入的!</p><p><br></p><p>清末民初动荡不安的环境下,民众果腹生存都困难,没时间思考和感受社会现状。虽然很多有志之士极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,但民众没精力听有志之士的长篇大论,先进思想自然是无法普及大众的。</p><p><br></p><p>再后来,欧美民众的思想更上一层楼,开始争取八小时工作制,要求提高社会福利,呼吁男女平等,缩小贫富差距……这促使欧美延长带薪假期、提高养老福利、压缩工作时长、提升工作效率。</p><p><br></p><p>工作时长的缩短和社会福利的提升,为大众提供了更无忧无虑的条件,大众得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,放在科技创新和消费享受上。</p><p><br></p><p>这加速了欧美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进程,欧美从劳动密集的工业国,进入到以技术密集产业和消费产业为主导的三产发达国家。</p><p><br></p><p>但在社会动荡、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,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同样难以普及大众。</p><p><br></p><p>尽管革命家们极力普及马列思想,但连资产阶级思想都不具备的民众,秉持的更多是“谁给我饭吃,我跟谁干”的态度,思想并没有受到彻底的洗礼。</p><p><br></p><p>总之,种种原因导致中国在“百家争鸣”之后,没能经历彻底的思想觉醒。这导致人们的思想,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的水平,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这给现代社会的运行添加了许多“古代色彩”。</p><p><br></p><p>这种色彩体现在许多方面,这里描述几个比较明显的社会现象:</p><p><br></p><p>1、服从性与适应性</p><p><br></p><p>儒家文化要求大众做服从决策、适应环境的工具人,而非质疑环境的、有思想的个体。</p><p><br></p><p>这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,社会的进步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,也有自下而上的争取,普通人同样是社会进步的参与。</p><p><br></p><p>受此影响,国人习惯于在环境中“逆来顺受”和“夹缝生存”的做法。</p><p><br></p><p>面对无偿加班,哪怕每天工作12小时甚至更久,人们也是“自己不够努力”、“熬一熬就过去了”的想法,最多采取“惹不起躲得起”的策略,跳槽换一家公司而已,结果经常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。</p><p><br></p><p>就算有一天打工人emo了熬不住了,人们也不打算主动做点什么,或者等公司老板良心发现,或者等待救世主从天而降拯救自己。</p><p><br></p><p>这是因为大众的潜意识中,默认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,无论环境如何,自己都要做适应环境的“乖孩子”,不能做改变环境的“坏孩子”。</p><p><br></p><p>而欧美面对类似的情况,员工第一时间想的是和老板“谈一谈”,寻求改善环境的可能。</p><p><br></p><p>2、官本位文化</p><p><br></p><p>儒家文化诞生了士农工商的行业分类,但“士”要明显高于其它行业。</p><p><br></p><p>这让全社会形成了对“士”的崇拜,“士”不但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,也拥有指挥他人做事的权力。</p><p><br></p><p>在诸如“年薪XX万和XX地区公务员选哪个”的话题讨论中,很多人的观点是选公务员,但却说不出什么让人信服的理由,往往用一句“隐性福利高”概括所有。</p><p><br></p><p>实际上,真正了解体制内的人并不多,大部分人只是受“官本位”文化的影响,本能地认可体制内的地位而已。</p><p><br></p><p>很多行业的运转也会出现“外行指导内行”的情况,工作推进的话语权并不取决于“谁更专业”,而是取决于“谁的职位更高”。</p><p><br></p><p>职位更高的人多是行政职能出身,又长期远离基层的执行工作,不够专业经常让它们作出错误的决策,出现“浪费资源”和“瞎指挥”的问题,这就是“外行指挥内行”的现象。</p><p><br></p><p>“官本位”文化下,指导内行的“外行们”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,它们认为自己尽到了职责,是内行们办事不力。</p><p><br></p><p>实际上,“外行们”只要不做那么多的“微操”,对内行们已经是谢天谢地了。</p><p><br></p><p>3、营商环境、不重视技术人才</p><p><br></p><p>和“士”的优势相对的,则是“农工商”的劣势。</p><p><br></p><p>古代是农耕社会,对农民和农业还是较为重视的,这种重视会流传下来。</p><p><br></p><p>“工”和“商”则是被轻视的对象,“工”是工匠,“商”是商人,放到现代社会就是企业老板和技术人员。</p><p><br></p><p>所以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,社会容易弥漫“不重视营商环境”、“轻视技术人员”的氛围。</p><p><br></p><p>即便到了金钱至上、资本家为王的市场经济,很多城市仍然没有“服务企业”的意识。</p><p><br></p><p>虽然说996、无偿加班、35危机是资本家压榨打工人的结果,但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资本社会面临的问题。</p><p><br></p><p>很多地方还没有达到“资本社会”的阶段,而是仍处在营商环境差,需要大力发展工商业的阶段。</p><p><br></p><p>相应的,很多民众的思想也不是“我要八小时工作制”,而是“给我足够多的钱</p>
收藏(1639)
分享
相关标签: